每当黑暗时,我们才更能看清楚光的方向。17年前,他们在;17年后,他们依旧坚守。每当病患需要,国家需要,他们从不犹豫。
这个春节,有太多人无法回家团圆了,这些医护人员在为我们筑起那道安全的堤坝。谢谢你们,辛苦了。
文 | 小左
来源 | 视觉志
钟南山院士这张照片在一夜之间传遍了所有国人的朋友圈。84岁的老人,驶向武汉的列车,临时将就的餐车,一切都预示着这并非一次平凡的旅程。18日傍晚,84岁的钟南山从广州出发赶往武汉。当天航班已买不到机票,他挤上了傍晚5点开往武汉的高铁列车。由于春运高铁票紧张,他被安顿在了餐车一角,刚一落座便拿出文件研究。第一张图便是钟南山在赶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闭目休息时的情形。
新闻下有一条留言让所有人回忆起了这位老人,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冲向前线,也不是唯一一次做为逆行者去到疫情最严重的地区。那条留言这样写道:“谢谢您,这句话17年前我说过,没想到17年后又要说了。希望这一次大家都平安。您担得起一句:国士无双!”“听钟教授的,戴口罩,勤洗手……当年我们做到的,这次一样可以。”2020年1月21日,“武汉肺炎”疫情爆发,随着确诊、疑似的病例不断增加,微博热搜几乎被及时更新的疫情消息刷屏,一种莫名的慌张感不自觉在网络上升腾。他谈如何防控,告诉大家该做什么,甚至该买什么样的口罩。他说,我们有信心非典不会重演。在钟南山院士相关的无数条留言里,我看到了一个“信”字。人们相信他,相信众志成城,注意防范,我们可以战胜新的疫情。钟南山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著名呼吸病学专家。但人们之所以如此熟知和相信这位老人,还源于17年前的那次震惊全世界的疫情。你可能忘了,毕竟“非典”已经过去17年了,但对于经历过的人来说,那是难以磨灭的记忆。那时候,板蓝根、口罩、消毒用品被抢购一空,每天每个人都定时测量体温,学校封校,每个人都带着口罩。电视里每天播报最新情况,很多医护工作者被传染、累倒,很多医护工作者写下“遗书”进入隔离区……当时,因为一切来得太过突然,很多人都是“懵”的状态。一位最初接诊非典病人的医生说,“我们都以为过去了。”没有很多人重视,有专家提出:罪魁祸首是“衣原体”,这是人类已知的,可治疗的。这种说法传播甚广,大家一度信以为真,也掉以轻心。当时正在一线接诊治疗的钟南山,却并不认同这种说法。“用治疗衣原体的方法试了,都试过了,没有什么改善,所以我认为不是。”说,可能无数人会给他前所未有的压力。不说,他觉得对不起患者,对不起自己的白大褂。最终,一场记者会上,接到相关人员指示被要求配合的钟南山,在沉默之后,选择了说:“不是,没有控制,现在还不知道……”事实证明,他是对的。但我们不知道那次“说”背后,他承受了怎样的压力。十几年后的一个清明节,他在父亲的墓前许久,终于能说出那句“无愧于心”。“敢言敢医”四个大字被放在钟南山办公室最醒目的位置。人们的这份信任,并非只因为他当年“逆权威”的发言,而是因为他敢言,更敢医。钟南山有一句名言,“医院是战场,作为战士,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?”说到做到。为了更好地治疗患者,即使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非典的传染性,钟南山还是坚持近距离观察每一个患者,甚至直接观察患者口腔。我们都知道,非典的传播途径,唾液飞沫传播可是主力。“因为太严重,我陷入了昏迷,当时接诊我的医院已经决定放弃对我的治疗了。我的妻子说,我昏迷期间,她收了3张病危通知单。”因为对死亡的恐惧,这位患者刚刚从昏迷中清醒,就异常狂躁。他拔掉了身上所有插管,试图出院,为他治疗的医生护士都拦不住他。“你不是最严重的,能治。”一句话,让这位濒死的患者安静了下来。而钟南山也说到做到,在钟南山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,这位患者最终治愈出院。其实,他消除的何止是一个患者的恐惧。当时,整个一线医疗人员,也曾身处恐惧之中。一位护士长回忆,当时病人来了,她喊了2次“接病人”,病区的护士都没有出现。直到她喊第三次,几个小姑娘才从屋里走出来。那些女孩告诉她,“护士长,我不是不出来,我脚软了。”都是人,谁会不怕,钟南山知道,身边的人都怕,当时很多人不敢接近患者,送药都隔着窗户。人们还说,钟南山本身,也是奇迹的一部分。多次接触病患,他竟然没有任何影响。在抗击非典最严峻时刻,已过花甲之年的钟南山连续工作30几个小时之后,病倒了。发烧等症状和当时非典的症状极为相似。除了他知道如何判断自己的病情之外,“不说”是他的选择,这个仗义执言的长者选择沉默,因为他知道,他说了,人心就慌了。5天后,他在奇迹般恢复的第一时间,又回到了一线开始工作。2004年,非典过去了,人们的生活重新步入正轨,钟南山却病倒了。“2004年,我透支太厉害,得了一个小的心肌梗死,心脏放了个支架。”他就是这样,从不为自己说什么,却会为病患,为国家说所有别人不敢说的话。2003年5月,非典病情得到控制后,钟南山受邀参加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全美胸科年会。在那里,他向在场所有顶尖专家介绍了中国抗击非典的成果。他用一线的数据、病例成果告诉全世界——我们虽然被非典打了个措手不及,但中国人做出了牺牲,获得了成绩,我们没输。
熟悉钟南山的人,对这个80几岁依旧敢说敢医,坚持在一线的倔强老头所做的事并不感到奇怪。因为他一贯如此,即使已经有足以躺在功劳簿上过一生的成就,他始终没忘记自己是个医生。2019年8月31日,南航一架由新加坡飞往广州的航班上,一位9岁的男孩突发过敏,全身红肿,情绪激动。家人无助,求助空姐。这时,钟南山闻讯赶来。一番检查,确诊男孩没有生命危险后,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。医生眼中,没有“不值得动身的小病”,所以他遇到的每一个患者都认真诊治,即使只是飞机上的偶遇;医生眼中,也没有“不敢前往的大病”,因为那最危险的地方,那个风暴的中心,就是他们必将抵达的战场。这么大年纪了,还坚持着,还一往无前着,何必呢?有很多人,很多媒体问过钟南山这个问题。钟南山则会讲他父亲的故事。父亲是钟世藩,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。他说,小时候他顽皮,将父母给他交学校伙食费的钱偷藏起来,自己买东西吃,一直撒谎瞒着父母。他以为父亲知道后,一定会打他一顿,没想到父亲只问了他一个问题:还有一个故事,是父亲晚年时,视力极度下降,但父亲挂心当时国内医疗条件不好,很多儿童患病诊治被耽误。于是他决定写一本儿童疾病症状学,希望帮助医生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,能够靠症状判断。当时他父亲眼睛复视,看什么都是两个。父亲就捂住一只眼睛书写,累了就换另一只。父亲总是最早去图书馆,最晚出来,就这样,在去世前,钟南山的父亲完成了几十万字的著作。所以现在的钟南山,选择做正确的事情,并且努力为这些同胞们做些贡献。为了理想,为了正义,为了更多人的平安,这个老人还在坚持。在我们的生活中,的确还有很多人在这样活着,这样努力着:新型肺炎疫情爆发。我们在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:李兰娟。1月18日,73岁的李兰娟院士同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一起听取武汉方面疫情汇报,再战防疫最前线。1月20日下午,针对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”有关防控情况,她和钟南山院士一起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。 就是这位73岁的老人,在17年前创造SARS“零严重后遗症”、无医务人员感染、无二代病人的奇迹。
每当黑暗时,我们才更能看清楚光的方向。17年前,他们在;17年后,他们依旧坚守。
这个春节,有太多人无法回家团圆了,这些医护人员在为我们筑起那道安全的堤坝。有些话,我们晚了17年才说,17年后,依旧值得说:
作者:视觉志(ID:iiidaily)用文字记录生活,用照片描绘人生,每晚听你倾诉喜怒哀乐,陪你走过春夏秋冬,撑起朋友圈数千万人的精神世界。转载请联系(ID:iiidaily)授权。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